1 前言
鍍銀層在含有鹽及硫等粒子的介質(zhì)中其表面會由原銀白色,逐漸轉(zhuǎn)變?yōu)辄S褐、黑或青藍(lán)等顏色,從而導(dǎo)致電阻率升高。回路電阻大,溫升高,影響斷路器產(chǎn)品的使用性能。為此開展了對比試驗,研究提高鍍銀層抗變色能力的途徑。
2 試片的制作工藝
2.1 鍍銀配方及操作條件
硝酸銀 75 g/L
硝酸鉀 35 g/L
氰化鉀 100 g/L
二硫化碳光亮劑 8 mL/L
JK 0.5 A/dm2
t 5 min
θ 室溫
2.2 鍍光亮硬銀〔1〕配方及操作條件
硝酸銀 75 g/L
硝酸鉀 35 g/L
酒石酸鉀鈉 40 g/L
氰化鉀 100 g/L
二硫化碳光亮劑 8 mL/L
酒石酸銻鉀 2 g/L
JK 0.25 A/dm2
t 5 min
θ 室溫
2.3 鍍銀后處理
2.3.1 電化學(xué)鈍化工藝及操作條件
重鉻酸鈉 40 g/L
氫氧化鋁 1 g/L
陽極 不銹鋼
JK 0.03 A/dm2
θ 室溫
t8 min
2.3.2 浸DJ-823
水浴加熱 60℃
固化溫度 120℃
浸入時間 2 min
固化時間 30 min
2.3.3 硫酸鈹?shù)奶幚砉に嚰安僮鳁l件〔2〕
硫酸鈹 3.0 g/L
JK 0.025~0.04 A/dm2
pH值 5.1~5.4
θ 室溫
2.4 試片
50 mm×100 mm×0.5 min T2Y紫銅板
2.5 所有試件均為熱水封閉,熱風(fēng)吹干。
3 試驗
3.1 二氧化硫試驗〔3〕
依據(jù)GB9789—88金屬和其它非有機覆蓋層通常凝露條件下二氧化硫腐蝕試驗。
試驗方法:利用22 L密閉的可加熱至(40±2)℃有機玻璃試驗箱,通入濃度為0.018 L/L的二氧化硫氣體,以三個周期(非連續(xù)暴露)作為檢驗試驗。
評定等級方法依據(jù)是GB12335—90金屬覆蓋層,對底層呈陽極性的覆蓋層腐蝕試驗后的試樣評級。
3.2 硫化氫試驗
試驗依據(jù):硫化氫氣體可加速鍍銀層變色
試驗方法:取22 L密閉有機玻璃試驗箱在室溫條件下,通入濃度為0.1 L/L硫化氫氣體。
3.3 殘鹽試驗〔4〕
試驗依據(jù):ISO4522/3-88金屬覆蓋層——銀和銀合金電沉積層的試驗方法——第三部分,殘鹽的測定。
試驗方法:仿效其過程,用200 mL燒杯加入100 mL蒸餾水,測電導(dǎo)率,加入1 dm2試片緩緩加熱至沸10 min冷卻至(20±1)℃測其電導(dǎo)率。
測試方法:使用DDS-11A型電導(dǎo)率測試儀。
4 試驗數(shù)據(jù)及評定
4.1 二氧化硫試驗數(shù)據(jù)及評定(見表1)。
表1 二氧化硫試驗數(shù)據(jù)及評定
序號 | 試樣 | 初始狀態(tài) | 試 驗 狀 況 | 評定等級 |
1 | 鍍銀+ 電化學(xué)鈍化 |
表面有淺 藍(lán)色膜有 輕微水痕 |
24 h后件面有綠色水珠,顏色開始變黃。 |
F3 |
2 | 鍍銀+ 電化學(xué)鈍化+ 浸DJ-823 |
光亮 | 48 h后出現(xiàn)綠色水珠, |
E4 |
3 | 鍍銀+ 硫酸鈹處理 |
有淡彩虹色 膜有輕微 水痕 |
48 h后出現(xiàn)綠色水珠 |
B7 |
4 | 光亮硬銀+ 電化學(xué)鈍化 |
淺黃色水痕 | 24 h后件面有綠色水珠顏色變黃, |
D3 |
5 | 光亮硬銀+ 硫酸鈹處理 |
光亮 | 24 h有綠色水珠 |
說明
B:輕微到中度的變色;
D:輕微失光或出現(xiàn)極輕微的腐蝕產(chǎn)物;
E:嚴(yán)重的失光或在試樣局部表面上布有薄層的腐蝕產(chǎn)物或點蝕;
F:有腐蝕物或點蝕,且其中之一種分布在整個試樣表面上;
3:缺陷面積 >5%~10%;
4:缺陷面積 >2.5%~5%;
6:缺陷面積 >0.5%~1.0%;
7:缺陷面積 >0.25%~0.5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