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前處理
前處理是先除油后再堿蝕,以除去制件表面氧化層,露出新鮮、均勻的基體表面。好的堿蝕劑對基體有一定的整平作用。堿蝕溶液為30~50g/L氫氧化鈉加堿蝕添加劑,在40~70°C的操作溫度下處理3~5min。堿蝕完畢后,酸洗出光,以除去堿蝕的腐蝕產(chǎn)物,洗亮制 件。一般采用30%體積比的硝酸,鋁-硅合金一般采用1: 3的氫氟酸、硝酸溶液酸洗出光。
2.成膜處理
鋁材鉻酸鹽成膜溶液的特殊之處是含有氟離子。所形成的膜層薄(小于1 μm ),清晰而 透明,處理時間一般為1~5min,膜層由無色透明至彩虹色、黃色、深棕色。膜層是無定 形膜。表5-3是鋁及鋁合金鉻酸鹽成膜工藝。
表5-3鋁及鋁合金鉻酸鹽成膜工藝
表5-3中,工藝3是一種鉻酸-磷酸處理法,最早由美國化學(xué)油漆公司使用,稱為Alodine法。后來該工藝得到了很大發(fā)展,德國Henkel 公司即生產(chǎn)其系列產(chǎn)品,如1200S 等,在我國也有不少應(yīng)用。后來,英國化學(xué)有限公司也推廣了 Alodine 法,并稱之為 Alocrom法,鉻的范圍及各成分的濃度界限如圖5.3所示,處理溫度和時間利膜層厚度的影響如圖5.4所示。

從圖5.4中可知,該工藝中操作溫度范圍比較寬,較低的溫度(10~15°C)下也能進(jìn)行 成膜處理,這種膜層厚度可達(dá)10 μm ,其耐蝕性較差,不單獨(dú)用作防護(hù)膜而廣泛用作涂層基底,但其耐磨性卻比前所述的鉻酸鹽膜好得多。